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cos图集
本文大约3000字,阅读需要5-10分钟
目录:
零、引言
一、并非个别现象:自古至今沉浸于虚拟中的考证、
二、解题和破题:为何虚拟世界只是美好的泡影?
(一)逻辑角度:完美无缺的虚拟人物其实是弗兰肯斯坦
(二)哲学角度:爱的多种定义&面对虚无,构建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文化要为改造现实而服务
三、再回首:虚拟世界、虚拟文化和二次元真的一无是处吗?
零、引言:
笔者有位朋友,由于最近上班压力过大,晚上通勤回去往往八点多钟,身心俱疲,饱受其苦。然而近来与其攀谈,眼中仿佛重新焕发光彩,人却有些痴呆,时常大喊“恨不得早日遇柚子社”“我要创造一个有丛雨的世界”等不明所以之语句。问他何故,答曰沉迷于二次元gamlgame(有剧情的二次元恋爱游戏)中,二次元如此美好,甚至想逃避现实世界。
看他沉浸其中无法释怀,笔者也有些类似的体验。思来想去,种种情绪,不妨写篇文章,分析一下以二次元为代表的虚拟文化为何如此让人沉浸、代入情感,并引申到整体的文化层面,最后探讨如何才能不沉溺其中。当然,这里存在一个伪命题:如果真的存在,想必人人便趋之若鹜了。
一、并非个别现象:自古至今沉浸于虚拟中的考证
如果以历史学角度作考,当下年轻人沉溺于二次元的现象并非偶然。古代并未有二次元,但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事例仍是很多的。
朝代最早、最家喻户晓的故事想必是唐朝的“黄粱一梦”。说卢生在客店偶遇道士,被授予一枕。卢生枕之而做梦,享尽荣华富贵、娶妻生子,一觉醒来后店家的小米饭却还没熟。现在看来,那道士的枕头也算是最早的便携式元宇宙道具了。再往下溯源,宋代赵恒的《劝学诗》中更是有“书中自有女颜如玉”之辞令。这句原本是激励人们好学之语句,但在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书痴”一故事却真实描写了玉柱读书郎在书中偶遇美女的故事。也许这算是中国古代的二创。
说到清代,《红楼梦》一书中那“风月宝镜”也令人印象深刻。这镜子正面照是一骇人之骷髅,然而反面里确实镜花水月之世界,脂粉女色无数。这怎么就不算是最早的黄油呢。
进入现代,无数文艺作品中当然也写到过沉浸于虚拟中的种种故事,在电影中亦然。《黑客帝国》中机器人构造的【Martix】矩阵世界;由高司令饰演、改编自小说的《银翼杀手2049》中,主角的女友是一个高科技的全息投影;《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生活的谎言世界等等反二次元吧,不胜枚举。
二、解题和破题:为何虚拟世界只是美好的泡影?
诚然不同人们创造的不同虚拟世界令人心神往之,但细想变便会发现其中漏洞重重、无法立足。尽管指出这一点会再次打碎美好的幻梦,但不可否认,虚拟世界和虚拟人物确实是无法实现的。
(一)逻辑角度:完美无缺的虚拟人物其实是弗兰肯斯坦
美好的虚拟世界其实是对现实世界的极端提取,它只攫取了现实中的真善美而无任何丑恶。这既是它的优点但亦是它的缺点:片面而单调。另外反二次元吧,若随手以二次元的一角色举例,乍一看上去,他/她便是艺术家们所设想的完美人物;但其实他/她之经历很可能也只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设立,他/她看似完美无暇的性格其实才最单调;他/她声音、原型甚至都可能是现实中的人物。
整体所论,虚拟世界中的人物抽取了现实中一切美好事物并将其据为己有,看似是集大成的完美者,但也有可能是恐怖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原型,反而是最为单调无趣的。毕竟,在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人并非天神,均有自身的优点缺点、优势劣势。
(二)哲学角度:爱的多种定义&面对虚无,构建意义
1、虚拟世界中的人能代替现实世界之爱吗?
黑格尔的哲学认为,爱者需有主体性。爱的模拟,并非是爱。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对方的态度。纵使galgame中的男/女角色再美好、再完美,但他/她并非是真心想要和你在一起,而是程序设定、剧情设定如此,是be programmedto love you。因此,他们永远也不会因为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认同、对你产生好感,而是像一台机器一样,设定了某时产生好感,就只会在那时作出相应的行为,而无其他反映。
但是,这样的爱不是爱,有主体性的爱才是爱。什么是主体性(Subjectivity)?有自我意识、有主观能动性、有自由意志,才是是另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他者。也只有来自另外一个主体的爱,才叫真爱。
这里的主体性,不光包括积极地喜欢你,还包括讨厌你。比如二次元中的美少女不光有自主性去喜欢你,还可能看你像哥布林一样讨厌你,一如现实中的很多人一样。如果不能接受这一点,仅仅只能接受美少女的喜欢而无讨厌,恐怕就不算真正的爱。因为,那样和与机器恋爱有何区别?
2、面对虚无,方能构建意义
若一个人在一个仅有真善美、完满无缺的虚拟世界生活,可以说他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也可以说他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痛苦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获得与失去、快乐与悲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而非单独存在。正是因为我们对于一朵玫瑰的汗水、浇灌心思和爱,才让我们在这朵玫瑰枯萎时痛苦万分。
直面痛苦和虚无本身让人难以接受,直面残酷的现实也同样如此。我们当然可以短暂地进入虚拟世界,获得一个温柔乡,但痛苦和虚无一直在那里静静地等候,你越惧怕祂、越逃避祂,祂的脚步便将越来越近,呼出的寒气仿佛直贴脖颈。
我们在虚拟文化中往往扮演的不是自己。在galgame中,这往往表现为有男主,但男主是一个为了推进剧情而存在的工具人。然而在这惨痛的现实中,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主角,我们也要欢欣鼓舞地演自己而非他人的剧本,勇于面对一切惨淡的现实。若是真正成为王侯将相、美好故事中的其他人,才是真正失去了自我。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文化要为改造现实而服务
这一段来自于笔者自己的思考和另一位友人交谈的整理。
尽管二次元galgame剧情非常日常、可以享受不用动脑的温馨,但人还是要去改造现实,虚假的文化景观是不可靠的。日本作为早已经老龄化,工作压力大而社会氛围压抑的国家,年轻人结婚生子欲望无比低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相关文化工作者做出来的剧情却恰恰相反,十分温馨而令人逃避现实,何尝不是一种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为现实是最压力大、最不美好也是最没有那么轻松的!
然而,现实困难,就不去面对了么?问题难解决,就搁置不理么?难道抗美援朝困难,就不打了吗?从社会主义的才子佳人虚假戏剧到新时代的所谓美好二次元,都仅仅为虚假而颓废的景观而已。若所有人都沉浸其中,其后果必然是再没有人从事生产其后社会停顿。那么届时想必再美好的文化也不复存在了!
此外,文化作为社会意识,是要为了改造现实而存在的,其同样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毛主席曾严肃批判“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类文化,归根结蒂是因为这些内容仅仅反映的是封建社会部分上层阶级的社会存在,而与下层人无关。真正好的社会主义文化,并非逃避现实,而是让人面对现实。例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才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好作品。再如当代社会的京剧《小红星》,其中唱词有“咱工农弟兄尤其苦”等句,真切反映了当下打工人的无奈现状,这才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
而那些脱离现实的文化,尽管看起来纸醉金迷、令人神往,但却会荼毒人的心智、麻痹人的神经,使人忘记建设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根本任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说,世界无数地方还仍战火漫天、饿殍满地,沉溺于其中而不改造事实,只会加剧他们的苦难,而宗教就有类似的作用,所以才会是他们“精神的鸦片”。
三、再回首:虚拟世界、虚拟文化和二次元真的一无是处吗?
笔者前文批判了诸多虚拟世界之弊端,仿佛这些一无是处而如鸦片一样毒害人心。然而如果现实万般如意,谁又乐意真的沉浸于虚幻中呢?正如前些日子火过的《完蛋,我被美少女包围了!》游戏玩家的心声:“我在现实中单身,网络上还不能找个女朋友吗!”
是的,我们仍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在无数二次元的世界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动、热泪盈眶、喜爱,尽管剧情是虚假的,可带给我们的正向情感却是真实而美好的。
像是在路上歇歇脚,获得了温暖之后,我们才有动力面对那残酷的现实。
但在最后,笔者还是想要提出那一个经典的问题:这里有两颗药丸。红色可让你留在这虚拟而美好的幻境中;蓝色可让你被唤醒在真实的世界。如果药丸真实存在,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笔者恐怕也会犹豫不决吧。(笑)
24.7.14夜
无奈而发,权当告别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cos美图,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在线查看 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