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cos图集
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历史上一共15次提名的摄影大师罗杰·迪金斯收获了他的第二尊小金人。
从《肖申克的救赎》《美丽心灵》《老无所依》《朗读者》《银翼杀手2049》到最新战争片《1917》,罗杰·迪金斯作为当代最好的电影摄影师之一三度_69,坚持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不断挑战和创新。早在2010年,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就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他的著名同行罗伯特·艾斯威特(《血色将至》摄影)称应该专门设一个电影类型,就叫做罗杰·迪金斯掌镜的电影。
罗杰·迪金斯1949年出生于英国,由于对摄影的兴趣,在上学期间转入国家电影和电视学院系统学习电影摄影。他从纪录片和电视短片做起,1984年以摄影执导的身份参与电影《1984》,逐渐被公众熟知。其后他合作的都是当今最知名的导演,科恩兄弟、维伦纽瓦、萨姆·门德斯等等。
1995年,迪金斯凭借《肖申克的救赎》获得首次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而那个由于日程和成本所限临时修改的安迪越狱后张开双臂迎接倾盆大雨的镜头,成为了影史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肖申克的救赎》中经典的“迎接自由”剧照。
迪金斯坚持着自己以角色和故事为基本出发点的原则,而不让画面的形式本身超越故事存在,他曾说:“没有什么比一个炫耀卖弄的镜头更糟糕的了。”他不喜欢使用多台摄影机,不爱用变焦镜头,也不喜欢后期调色,永远以“朴实”风格为先。
虽然迪金斯承认他不相信自己的电影摄影有什么风格,但他的镜头还是有着很高的辨识度。他有着静止摄影师的精致构图感和纪录片导演的自然感觉,这些看似“朴实”的风格反而令他镜头下的画面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精确性。也许因为他的自然主义摄影太过完美,至于很多时候都被人忽视“自然”后的精致,虽然他担任摄影的电影获奖无数,但直到2018年,69岁的他才凭借《银翼杀手2049》第一次拿下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迪金斯认为:“摄影这个事情是无法拷贝的。这份工作就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我觉得人生经历总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与科恩兄弟合作:用简洁自然衬托黑色疯狂
罗杰·迪金斯与科恩兄弟的合作始于1991年的《巴顿·芬克》,至今已经合作十二部长片。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冰血暴》《老无所依》《大地惊雷》《逃狱三王》等。
迪金斯与科恩兄弟(后图二者)曾多次合作。
迪金斯曾回忆,他对科恩兄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人在前期制作阶段中事无巨细的准备工作,独立电影出身的他们由于资金有限,会花大量时间在堪景和故事板的绘制过程上,甚至连构图和摄影机的运动轨迹都要一丝不苟的早早设计好。迪金斯很快适应了他们的工作方式,改变了以往将故事板作为现场拍摄参考的方式。
《缺席的人》剧照。
科恩兄弟的电影大多黑色复杂甚至疯狂,迪金斯则坚持简洁自然,接近自然光效的摄影原则,不让影像喧宾夺主。在拍摄《缺席的人》之前,科恩兄弟曾建议迪金斯用老式黑白胶片来拍摄这部黑白电影,迪金斯却有自己的想法:“黑白胶片在几十年间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彩色胶片的颗粒比几十年前要小很多,而且在动态范围上具有很大优势,所以我不管怎样都会用彩色胶片拍摄,后期再转成黑白画面”。
与维伦纽瓦合作:不使用后期调色,把灯光用到极致
2013年起,迪金斯与丹尼斯·维伦纽瓦成为新搭档,两人先后合作完成《囚徒》和《边境杀手》两部作品,并凭借三度合作的《银翼杀手2049》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为了表现镜头呈现的真实感三度_69,迪金斯一贯坚持所有光影、色彩,都要在现场镜头里拍摄完成,而不使用后期调色的方式,这在《银翼杀手2049》中也发挥到了极致。片中充斥着浓重橘色雾霾的拉斯韦加斯,是迪金斯参考了一些雾霾城市的图像后,在拍摄现场混合两组不同颜色的灯光做出来的效果。他认为:“我们可以用绿幕和后期完成特效,但它永远不会那样真实。我们通常是用灰板或反光材料环绕布景来得到想要的效果。视效组于是得手工抠像,但现在抠像比过去容易多了。至于外景地的戏份,我认为可以用绿幕,因为不会影响前景,但在近距离之处为了色调我是不会妥协的。”
《银翼杀手2049》中充斥着浓重橘色雾霾的拉斯韦加斯。
在《银翼杀手2049》中,迪金斯依托灯光投射和反射到水面的设置来营造封闭空间内的日光效果,很多场景中几乎使用了所有的照明工具。男主演瑞恩·高斯林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看上去令人震惊……我被淹没在巨大的布景和灯光之中,同时又为它们的精致和美而倾倒”。该片的美术加斯纳称:“灯光中的一切对罗杰而言都是角色。这部电影是他对灯光强大的把控能力的佐证。”
与萨姆·门德斯合作:采用手持摄影方式,以便让镜头与角色形成互动
罗杰·迪金斯与萨姆·门德斯的合作始于2008年的《革命之路》。其后两人合作的《007:大破天幕杀机》被称为21世纪拍摄得最好的动作片之一,从霓虹闪烁的摩天大楼大战,到伦敦地铁的追逐,场景的丰富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迪金斯让这些摄影棚内拍摄的内容拥有了真实的力量。
迪金斯与萨姆·门德斯在影片《1917》拍摄现场。
在与萨姆·门德斯合作的最新战争片《1917》中,罗杰·迪金斯再一次突破自己的极限。《1917》并非真正意义上用一个镜头拍摄完成整部影片,而是利用剪辑点和特殊技术手段,将镜头衔接在一起,营造出一镜到底的观感,以达到影片沉浸式的体验。
早在2005年与门德斯一起拍摄电影《锅盖头》的时候,迪金斯就在几乎所有的战区拍摄采用了手持摄影的方式,以便让镜头与角色形成互动,强调镜头的存在感。这些镜头方式在《1917》中更加突出和成熟。由于在剧本阶段就已确定要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迪金斯与门德斯共同开始了创作,两人花费了很长时间谈论脚本和想法,并且开始“彩排”。摄制组在农田中划出战壕、建好木桩,以便了解每个场景所要花费的时间和每个动作之间间隔的时间,迪金斯则拿着一台小型索尼手持相机拍摄所有的照片。
为了完成复杂的镜头运动,拍摄和表演需要高度配合。在某次采访时迪金斯曾讲解了片中结尾处一场戏份:“斯科菲尔德(乔治·麦凯 饰)那时候需要跑到前线去,当他跌落在战壕中时,摄影机被安装在50英尺高的起重机上,跟着他一起进入战壕,然后摄影机再被取下放到另一个车的起重机上,继续跟着乔治跑,最后随着爆炸一起‘摔’到战壕里。这样的拍摄需要13次左右才能最终完成。”但同时,迪金斯也认为,让演员和摄影机保持同样的节奏,所有人都处于同一个情境之中,正是这部电影的美妙之处。
《1917》结尾时斯科菲尔德在前线奔跑的镜头。
由于影片中剧情需要在阴天进行,迪金斯在手机里下载了六个关于天气的应用程序,每次开拍前都要查询应用以知晓何时云才会遮住太阳,在片场经常会有演员们演到一半太阳就出来了因此不得不停止的情况,这对于演员和剧组都是巨大的消耗,也给了迪金斯很大压力。
他开玩笑说自己有点对战争着迷,开拍前不仅研究了大量老的战争电影和图片摄影,还和妻子、朋友去法国前线旅行,参观了很多的老战场。“我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直接影响你,但能在你的脑海中有这样的感觉是一件很棒的事。”
罗杰·迪金斯的奥斯卡“遗憾”
作为摄影师界的“无冕之王”,迪金斯曾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师提名,虽然他之前仅凭借《银翼杀手2049》拿过一次奥斯卡, 但他的自然主义摄影美学和他的敬业、不断创新,仍影响着所有电影创作者。
1995年,《肖申克的救赎》,输《燃情岁月》
1997年,《冰血暴》,输《英国病人》
2001年,《逃狱三王》,输《卧虎藏龙》
2002年,《缺席的人》,输《指环王》
2008年,《神枪手之死》+《老无所依》(获双提名),输《血色将至》
2009年,《朗读者》,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2011年,《大地惊雷》,输《盗梦空间》
2013年,《007:大破天幕杀机》,输《少年派》
2014年,《囚徒》,输《地心引力》
2015年,《坚不可摧》,输《鸟人》
2016年,《边境杀手》,输《荒野猎人》
2018年,《银翼杀手2049》,获奖。
新京报记者 李妍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吴兴发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cos美图,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在线查看 点击查看详情